蚕蜂信息

联系方式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873-3860100

工作邮箱

cfs@yaas.org.cn

或给我们留言

您当前位置:
首页
蚕蜂信息
蚕蜂文化

杨文波先生的一份委任状

来源:蚕蜂所 时间:2021-03-23 作者:党政办公室 阅读次数:0

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杨文波先生.jpg

杨文波先生

杨文波先生的委任状.jpg

杨文波先生的委任状

杨文波(字士敏),1890年9月出生于富民县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考取北京大学法学系,后改学哲学。1918年,28岁的杨文波从北大毕业,返家务农。一年后到昆明工作,期间先后担任成德中学校长、联合师范学校校长、省消费税局副局长、省教育经费管理局局长。

1928年初,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为摆脱财政危机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云南民食问题,开始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兴修水利就是其中一项。杨文波看了启事后,遂开始对滇池沿岸实地考察,并向龙云提出了用抽水机抽滇池水灌溉滇池周围稻田的建议。龙云曾在此地驻防,知道这一带干旱缺水,认为理由充分,即命他选择滇池沿岸适当地段试办。随后,杨文波辗转越南、杭州、无锡、常州多地参观考察后,从上海购到三台电动抽水机安装于大观楼后面的明家地,抽水灌溉了自潘家湾起经红庙、土堆河沿岸以至明家地共计千余亩稻田。龙云闻听前往察看,见谷穗长而结实多,成效显著,并让他继续再选适当地段抽水灌溉,他又选定官渡区马料河,安装了两台大型柴油抽水机,抽水灌溉了以往十年三不收的数千亩稻田。这两处水利的成功引起了云南省政府重视,一致认为兴办这类水利,时间短,收效快,值得提倡,这为后来兴办水利和开蒙垦殖提供了重要前提。

1933 年 2 月和 5 月,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奖励辅助移垦原则》及《清理荒地暂行办法及督垦原则》,全面推进各地的垦殖事业。

1935年(民国24年)8月,云南省政府派遣时任省垣农田水利工程处处长的杨文波赴开蒙实地考察后,认为蒙自及辖属草坝,开远辖属大庄坝,三处土质佳良,面积辽阔,地势平坦,且位于滇越个(个旧)碧(色寨)两铁路旁,交通便利,开垦前景广阔。10 月便将考察结果上报龙云,龙云当面决定让杨文波去兴办开蒙地区农田水利。省政府根据杨文波的考察报告,经第 444 次会议议决开发三坝(蒙自的蒙自坝、草坝和开远的大庄坝简称“三坝”),并责令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负责实施。省经委会遂于 12 月成立筹备处,委任杨文波任主任负责筹备。

1936年6 月龙云在省政府第 475 次会议上提议,要兴办迤南开蒙农田水利,设立开蒙区垦殖局,简称为“开蒙垦殖局”,同年 8 月 15 日 ,垦殖局在开远大庄坝新寨正式成立,正式开启“三坝”开发的大幕。

1937 年,为了全面推进开蒙垦殖,提高垦殖质量和效益,草坝土地全部由政府出资收购,统一划归开蒙垦殖局管理,收购工作历时半年,总共收购地主和自耕农所有的土地 5.5 万亩,同年大兴水利,凿通黑冲北口石山峡内修闸坝;挖通由蚂蝗沟至黑冲北口的新河道;开挖由开远冲坡哨至沙甸河约二公里的新河;疏浚沙甸河至倘坝河尾 20 余公里。在草坝兴修二十余公里的河道及永丰渠与黑水河分流处的两座闸门,引大屯海、长桥海水灌溉草坝大片耕地。是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江浙地区的蚕丝业大肆破坏,为了中国蚕丝业复兴,蚕丝界人士遂考虑与西南大后方谋求出路,意图复兴。

1938年,在抗战后不久国民政府即开始注重垦务,颁布了垦荒政策法令并成立专门垦务机关。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设立垦务机关,统筹办理全国垦务。同年,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葛敬中等历经中国西南多处查勘后认为,开蒙垦殖局经营的草坝地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适宜栽桑养蚕,遂准备在当地复兴蚕业。

1939年至1941年间,由于大量田地开垦后无人耕种,垦殖局决定从外地招人来耕种,而从外地招人就需要有住房供来人居住,于是报请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转报省政府核准,由云南经济委员会出资,将草坝建设规划为 20 个新村,招收新农到草坝耕种新开出的5万余亩良田。同年2月,云南蚕业新村公司在草坝成立,缪云台任董事长,葛敬中为总经理,杨文波任副总经理,何尚平任总技术师,公司租赁开蒙垦殖局3万余亩土地用于发展蚕业。新村前期在草坝中部建盖了五、六两村,在东南部建盖了十七、十九两村,在西部大小洛就与雷公哨之间建盖了一、二两村,在东山脚建了二十村,规划出十三和十六两村为蚕业公司养蚕用,新建的大、小村共九个,每个大村盖宿舍 32 幢,小村盖 16 幢。建好上述村子后,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云南经济委员会资金困难,无力再支付后续新村建设费用,建房计划停止。时任云南经济委员会主任缪云台便乘机与蚕业新村公司总经理葛运成协商,垦殖局原计划建设的所有新村,交由蚕业新村公司负责出资建盖。葛运成雇请上海兴中建筑公司经理王岳峰率领上海大批技术工人经越南到草坝建房。首先在草坝火车站前面建盖大办公室一幢,在办公室后面建成职工宿舍二十余间,蚕房数十幢,成为十六村。继而在距十六村一公里处的公路两旁建盖了饲养优良蚕种的养蚕室瓦楼数十幢,成为十三村。又在十六村对面公路旁建盖了一所西式招待所,一所医务室,五所西式住宅。1939春天开始大面积种植桑树,所栽桑树苗部分是从江苏、浙江海运到越南海防再通过滇越铁路运至蒙自,部分桑苗是在蒙自草坝培育,并在当地举办技术培训传授栽桑养蚕常识;截止1942 年,开蒙垦殖种桑养蚕取得显著成效,当年收得鲜蚕茧 84539kg ,并开始缫丝,生产生丝 9665.5kg。

1943 年,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为垦区培养人才,在当地绅士、垦殖局与明德中学的支持下在垦区大庄清真寺创办“明德中学开远分校”,推进中学教育,由局长杨文波任校长,秋季招生 65 名学生。

1944 年(民国33年)“三坝”垦殖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开出稻田 5 万余亩,加上原有土地,共有 8 万余亩,除租给云南蚕业新村公司 3 万亩,垦殖局自种 4 000 亩外,剩余近 2 万亩稻田和 3 万多亩旱地。同年4 月 15 日云南省政府派省民政厅长李培天、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缪云台和开远、蒙自两县县长在草坝十六村旁的广场召集草坝新旧农户,按人口售田,发给执照管种,每年交纳耕种所得十分之三的租谷给垦殖局。4月19日,财政部公债筹募委员会云南省分会委任杨文波为开蒙垦殖局筹募队队长(见图),负责将所收租谷出售,所得收入一部分作垦殖局员工工资及经费、水利设施维修费、各村教育经费和乡保甲长薪水,其余连同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缴纳的 3 万亩租金全数上缴云南省经济委员会。

1947年,由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影响,造成国民政府财政资金短缺,垦殖工作暂缓,蚕业新村后续建设未能按照原计划建设完成,是年6 月开蒙区垦殖工作结束,年底“明德中学开远分校”改名“新民中学”, 杨文波不再担任校长,但有关工作一直延续到 1949 年冬云南解放,垦区由昆明军管会接管部农林水组实行军事接管,杨文波将全部农田水利情况造册移交军事代表张天德,云南开蒙区垦殖局事业全部结束。从1935年至1947年,开蒙垦殖局历时13年发展建设,创造了云南省科学垦殖的先例,对滇南乃至整个云南经济开发作出了一定贡献,同时对于建设边疆稳固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农垦经验,另外,既保证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生活,又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